2012年,NBA曾試圖通過警告和罰款來遏止假摔現象,但事后卻發現完全不起作用,最高三萬美元的罰款,在千萬身家的富豪眼中根本無所謂。
為了徹底杜絕假摔,NBA理事會又在去年發起了新的提案,并于昨天正式通過,相比于先前不痛不癢的罰款,新政策的懲罰力度,明顯嚴重許多。
當 己方被認為存在假摔意圖時 ,首先會 領到技術犯規 ,其次 剝奪球權 ,球權轉換的同時, 對手還可以選擇任意一名球員獲得一次罰球機會 。
值得一提的是,假摔技犯屬于「非違反體育精神的技術犯規」,吹罰后只扣球權并進行罰款,不會遭到驅逐,也不會計入個人累計技犯當中。
新規頒布后,對表演型球員將造成削弱。
原先只是賽后罰款,如今比賽中扣球權還賠罰球,一旦關鍵時刻被吹假摔導致球權轉換,有可能直接改變比賽走向,整場努力付諸東流。
像恩比德,斯馬特,保羅等知名影帝,下次表演前勢必都得先問問自己,能否承擔得起演砸之后對球隊產生的負面后果。
尤其是恩比德,其余兩位只是防守假摔,大帝則是少有的進攻假摔型球員,經常分飾兩角,一邊打球一邊擦地板,樂享其中絲毫不在意旁人看法。
夏季聯賽期間,NBA已經開始嚴打假摔現象了,上周一,勇士后衛奎諾內斯成為新規頒布之后首位被懲治的球員,周三的比賽里,雷霆球員沙克爾福德步入后程。
盡管他們被判假摔后,第一時間找到裁判進行了狡辯,但并沒有對結果產生改變。
除假摔以外,NBA還對球權挑戰進行了條例修改。
如果第一次挑戰成功,將獲得二次挑戰的機會,這條規則頒布的目的,是為了增加教練的質疑權,同時也是為了糾正錯誤判罰,讓比賽變得更準確,更公正。
簡單來說就是,在裁判監督球員的同時,也賦予了其他人監督裁判的權利。
所以,這就是為什麼NBA一直是水平最高的籃球殿堂的原因,在追逐商業化的同時,他們還一直在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進,為整體服務,而不是個人。
冠以職業頭銜的體育聯賽,本就應該如此,不是嗎?